近年来,中国品牌逐渐被全世界熟知,无人机、北斗导航、高铁、深海探测器等高端制造被国外认可,移动互联网、量子通信等新业态潜力巨大,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新技术崛起。
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,我国制造业在一些核心技术存在缺陷,创新意识偏弱,品牌价值不高,总体上仍然大而不强,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。品牌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种识别标志,更重要的是凝聚着丰富的内涵,是一种精神象征、一种价值理念,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。
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商标大国,商标申请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。在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中,今年中国上榜15个。但是,我国的全球知名品牌不多,品牌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还不强,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还不够高。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更加频繁深入,一些中国企业、中国品牌不断成长壮大、走出国门,积极开展跨国经营,逐渐掌握核心技术、领先技术,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积极作用。但是,现在中国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数量还不够多,实力还不够强,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商标被国外恶意抢注的问题,说明在国外的布局不够早,也不够全面。
商品零售总额达30.1万亿元,和中国的经济总量一样位居世界第二,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过半,达到66.4%。而另一方面,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,消费结构不断升级,我们现有供给规模、产品质量难以有效对接这样庞大、个性化和高端的消费需求。
品牌源于品质 ,品质源于创新。因为雾霾,北京市场空气净化器热销。但是国产品牌只占整个空气净化器市场的7%,也就是90%以上的是被洋品牌占领了。发达国家的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对GDP的贡献超过66%,而我国,这个数字不到18%。打造优秀国货品牌,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要使品牌基业常青,还需要持续的创新,否则再知名的品牌也会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。柯达胶卷曾经是全世界著名的胶卷巨头,销售占到全球的85%,诺基亚的手机在全球最高份额占到47%,但是,“它们没有能够持续创新,尽管品牌很好,最终还是被市场无情地抛弃”。企业尤其需要持续创新、不断改进产品,才能使这个品牌不断附加新的内涵。”
创新是品牌的动力,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,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,而在创新过程最重要的是对包括商标、专利、版权等一系列知识产权的保护。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,国外商家通过抢注中国企业商标、专利和版权,人为制造知识产权贸易壁垒,进而遏制对手进入本国市场的情况屡见不鲜,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要提前布局。
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,企业要逐步建立系统的知识产权战略,树立知识产权意识,对知识产权有长久的思考,参与构筑商标等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的防御体系,这才是企业保护商标、维护自身品牌的根本之道。
分享到: